手機版

當前位置:首頁 > 環境質量 > 其他 > 自然生態環境

2011年自然生態狀況

2012-06-05

2012-06-05
分享到:
[打印] 字號:[大] [中] [小]

狀  況

  自然保護區  截至2011年底,全國(不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已建立各種類型、不同級別的自然保護區2640個,總麵積約14971萬公頃,其中陸域麵積約14333萬公頃,占國土麵積的14.9%。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35個,麵積9315萬公頃。

  濕地保護

  2011年,實施全國濕地保護工程項目42個,新增濕地保護麵積33萬公頃,恢複濕地2.3萬公頃,新增4處國際重要濕地和68處國家濕地公園試點。截至2011年底,國際重要濕地達41處,麵積為371萬公頃,濕地示範區麵積達到349萬公頃。

  生物多樣性  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12個國家之一,擁有森林、灌叢、草甸、草原、荒漠、濕地等地球陸地生態係統,以及黃海、東海、南海、黑潮流域海洋生態係統等。擁有高等植物34792種,其中,苔蘚植物2572種、蕨類2273種、裸子植物244種、被子植物29703種,此外幾乎擁有溫帶的全部木本屬。約有脊椎動物7516種,其中,哺乳類562種、鳥類1269種、爬行類403種、兩棲類346種、魚類4936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共420種,大熊貓、朱鹮、金絲猴、華南虎、揚子鱷等數百種動物為中國所特有。已查明真菌種類10000多種。

  外來物種入侵  最新統計,入侵中國的外來生物已達500種左右,近十年對中國造成嚴重危害的入侵物種至少29種,平均年遞增2~3種。初步估計外來物種入侵每年對中國造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達1198.8億元。

措施與行動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綜合管理】  環境保護部印發了《關於認真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自然保護區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組織開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評審,向國務院提出了新建和調整自然保護區的審批建議。經國務院批準,新建16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批準調整6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範圍。組織開展了2011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能力建設專項資金項目的申報和篩選,中央財政安排資金1.5億支持69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能力建設。環境保護部聯合國土資源部、水利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中國科學院和國家海洋局等部門對重慶、四川、雲南、西藏、貴州等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9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了管理評估。利用環境一號衛星對全國230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人類活動情況進行了遙感監測和實地核查。組織開展全國自然保護區基礎調查和評價工作,在遼寧、吉林、湖北、湖南、河南、廣東、廣西、海南等8個省(自治區)開展了調查。加強涉及自然保護區開發建設活動的監督管理。組織召開中俄跨界保護區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組第五次會議。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  2011年6月,國務院批準成立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李克強副總理任主席,25個部門的主管領導任成員,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長效工作機製,統籌協調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指導“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中國行動”。2011年,為推動落實《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開展了雲南、貴州和廣西3省(自治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生物物種資源本底調查,生物多樣性保護、恢複與減貧試點示範和進出境生物物種資源管理調研與督察,啟動了中東部地區種質資源庫建設。

  【自然生態保護工作情況】  環境保護部協調財政部繼續加大對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力度,開展了海南中部山區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和陝西秦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評估與監管試點工作,加大對中央財政生態補償轉移支付資金使用效果的評估、監管與宣傳力度,開展88個縣域生態功能考核試點,努力落實和強化受補償地區政府的生態保護責任,大力保護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風固沙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四大生態功能。協調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加強對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綜合保護與管理,會同有關部門擬定《關於加強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環境保護和管理的意見》。加強對全國區域生態功能的評估,全麵啟動全國生態環境十年變化(2000-2010年)遙感調查與評估項目工作,籌備易災地區生態環境功能評估與監管項目。加強資源開發中的生態保護工作,舉辦礦區生態恢複與保護培訓班,組織研究製定了資源開發生態恢複的相關標準,下發了《關於加強稀土礦山生態保護與治理恢複的意見》的文件,初步摸清了稀土開發中的生態破壞與保護現狀。聯合國家旅遊局出台《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管理標準》,聯合評估並授予一處國家級生態旅遊示範區稱號。深入開展流域生態係統健康評估,進一步健全評估指標體係,並深化了試點評估工作。

  【農業野生植物保護】  2011年,農業部在全國24個省市組織開展了野生稻、野生茶樹、野生苧麻和野生柑橘等野生植物的全麵係統調查,對1326個分布點進行了GPS定位,搶救性收集各類農業野生植物資源1078份(次),調查發現了3個野生稻新分布點和2個野生苧麻新類型。選擇一批野生稻和野生大豆資源,進行了遺傳多樣性研究;分別選擇野生稻和野生苧麻資源,開展了多點抗病性和抗重金屬性等優異性狀鑒定與評價。組織省級農業環保部門從事農業野生植物原生境保護的工作人員,對安徽、重慶、湖南等9省市2006~2008年承擔的農業野生植物原生境保護點建設項目進行了檢查,綜合評估了保護效果。

  【外來入侵生物防治】  2011年,農業部重點組織開展了薇甘菊、黃頂菊、加拿大一枝黃花、水花生、水葫蘆、豚草、福壽螺等10種重點外來入侵生物的普查和集中滅除;製定發布了6項外來入侵生物監測行業技術標準;全年動員各級人員334萬人,防治外來入侵生物90多萬公頃,總體防控效果達到75%以上。通過滅毒除害行動,直接增收4億元,間接經濟效益達45億元。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  2011年,農業部共與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聯合開展了17次放流活動,各地舉辦的各類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達1700餘次,投入增殖放流資金8.4億元,放流重要水生生物苗種達296億尾,其中放流海洋經濟物種150.8億尾、淡水經濟物種145億尾,珍稀瀕危物種1800多萬尾。海洋經濟物種主要包括中國對蝦、竹節蝦、長毛對蝦、斑節對蝦、海蜇、梭子蟹、牙鮃、真鯛、黑鯛、梭魚、笛鯛類、大黃魚等。淡水經濟物種主要包括鰱、鱅、青魚、草魚、鯉、鯽、鯿、魴、翹嘴鮊、中華絨螯蟹、細鱗斜頜鯝等。珍稀瀕危水生野生動物主要包括中華鱘、史氏鱘、達氏鰉、胭脂魚、海龜、大鯢、青海湖裸鯉等。

  【水產種質資源保護】  2011年,《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管理暫行辦法》頒布實施。明確了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的設立條件、報批程序、主管部門、管理機構和主要職責,規定了保護區內禁止或限製從事的活動,進一步完善了涉及保護區工程建設項目的欧宝体育ios下载app 程序。根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管理暫行辦法》,成立了由多部門專家共同參與的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評審委員會,審查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62個,共審定公布五批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282個。

  【休漁禁漁】  海洋伏季休漁製度進一步完善。2011年,黃渤海區和東海區刺網漁船全部納入休漁管理,休漁時間與現有拖網等作業方式相同,為兩個半月至三個半月。海洋伏季休漁期間,三個海區近15萬艘海洋捕撈漁船休漁,基本做到“船進港,網封存,證集中,人上岸”,沒有發生大規模的違規和嚴重暴力抗法事件,基本實現了安全度休的管理目標。

  珠江禁漁首次實施取得成功。珠江禁漁期製度涉及流域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湖南和江西的37個市(州)近200個縣,禁漁漁船28367艘、漁民114426人。製度實施後,5月魚苗平均密度較上年同期增加23.2%,單船漁獲量同比增長20%~30%。2011年,沿江六省區水產品總產量同比增長4.0%,漁民人均純收入同比增長13.2%。

  長江禁漁十年成效顯著。10年來,在沿江各級政府、漁業部門、漁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下,長江禁漁取得顯著成效,在保護資源環境、擴大社會影響、鍛煉漁政隊伍、創新養護製度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禁漁範圍已擴展至沿江11個省市,禁捕漁船達5萬艘、漁民18萬人,長江禁漁取得顯著成效。

  

版權所有:欧宝体育ios版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