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機關建設

機關建設

肩負起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的曆史使命

來源:求是 時間:2022-02-21

在我們黨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曆史時刻,在向著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重大曆史關頭,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勝利召開,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正當其時,意義重大。《決議》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必須深刻領悟《決議》的豐富內涵、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從黨的奮鬥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全麵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大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切實肩負起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的曆史使命。

  一、生態環境保護是黨百年輝煌曆史的重要篇章

  黨和人民百年奮鬥,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曆史上最恢宏的史詩。《決議》全麵概括了一百年來黨領導人民創造的偉大成就,從13個方麵分領域總結新時代黨領導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重點概括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原創性思想、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標誌性成果,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程中的重大意義。

  生態環境保護是黨百年輝煌曆史的重要篇章。回望曆史,我們黨始終堅持初心使命,不斷深化對人與自然基本規律的認識,領導人民在正確處理人口與資源、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關係等方麵不懈探索,推動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從無到有、不斷壯大,取得輝煌成就。

  20世紀50年代,毛澤東同誌指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新中國拉開了治理淮河的序幕,也開始了對大江大河水患的根治工作,治理海河工程、荊江分洪工程、官廳水庫工程和治理黃河工程全麵開啟;同一時期,毛澤東同誌發出“綠化祖國”的偉大號召。1956年,國務院批準建立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鼎湖山自然保護區。1972年,我國派團參加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周恩來同誌在聽取會議情況彙報後指示,對環境問題再也不能放任不管了,應當把它提到國家的議事日程上來。1973年8月,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召開,確定“全麵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依靠群眾,大家動手,保護環境,造福人民”的32字環境保護工作方針。

  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保護環境被寫入憲法,新中國第一部生態環境保護單項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頒布實施。1983年第二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把保護環境確立為基本國策。1989年第三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提出欧宝体育ios下载app 等“八項管理製度”。20世紀90年代,我國將可持續發展確立為國家戰略。實施跨世紀綠色工程規劃,向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宣戰,啟動三河(淮河、海河、遼河)、三湖(滇池、太湖、巢湖)等重大汙染治理工程,持續推進“三北”防護林體係、天然林保護等生態保護重大工程。進入新世紀,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將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和單位GDP能耗下降比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約束性指標,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在科學發展中不斷創新。

  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其中一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其中一條;在新發展理念中,綠色是其中一項;在三大攻堅戰中,汙染防治是其中一戰;在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中,美麗中國是其中一個。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全黨全國推動綠色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主要體現在“三個前所未有”。

  措施之實前所未有。從思想、法律、體製、組織、作風上全麵發力,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開展一係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組織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建立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製度、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製度、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製度和責任追究製度、生態補償製度、河湖長製、林長製、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等製度,生態文明“四梁八柱”性質的製度體係基本形成。製修訂30多部生態環境與資源保護相關法律,生態環境法律體係日趨完善,2014年修訂的環境保護法被稱為“史上最嚴格”環保法。

  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將綠色發展作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推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建立嚴格的管控體係,實現一條生態保護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麵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係,持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強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濕地及海岸帶生態保護和係統治理,加大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力度,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將生態環境質量隻能更好、不能變壞作為底線,著力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麵禁止進口“洋垃圾”。開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堅決查處一批破壞生態環境的重大典型案件、解決一批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積極參與全球環境與氣候治理,作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莊嚴承諾,成功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一階段會議,推動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體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成效之顯著前所未有。汙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人民群眾身邊的藍天白雲、清水綠岸顯著增多。2016年至2020年5年間,我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张信哲代言的欧宝体育 優良天數比率提高5.8個百分點,達到87%;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麵比例提高17.4個百分點,達到83.4%;全國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雙雙超過90%。2020年,我國煤炭消費比重降低到56.8%,清潔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達24.3%,光伏、風能裝機容量、發電量均居世界首位。截至2020年底,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較2005年降低約48.4%,超額完成下降40%—45%的目標。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連續30年保持“雙增長”,自然保護地麵積占全國陸域國土麵積的18%,初步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麵積約占陸域國土麵積的25%以上。2021年的雲南大象北上及返回之旅,充分展現了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成果。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成就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塞罕壩林場成功將荒漠沙地變成生機勃勃的莽莽林場,浙江大力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建設美麗鄉村,均獲得聯合國“地球衛士獎”。

  二、黨領導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曆史經驗和啟示

  《決議》全麵總結概括了黨百年奮鬥的曆史經驗,深刻闡釋了過去黨和人民為什麼能夠成功、未來黨和人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的根本所在。這些寶貴曆史經驗在黨領導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探索曆程中得到充分體現,為新時代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提供了重要啟示。

  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做“兩個維護”的忠誠踐行者。中國共產黨是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從“兩個文明”到“三位一體”、“四位一體”,再到今天的“五位一體”,生態文明建設在黨的領導下不斷發展進步。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進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實踐創新、製度創新,作出一係列重大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走到哪裏就把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切和叮囑講到哪裏,反複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曆史性成就的取得,根本在於習近平總書記的領航掌舵,在於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在於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必須站在擁護“兩個確立”、踐行“兩個維護”的高度,增強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胸懷“國之大者”,不折不扣把黨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做滿足人民群眾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不懈奮鬥者。從1972年北京官廳水庫發生水汙染事件後實施我國第一項治汙工程,到20世紀90年代全麵開展“三河”、“三湖”水汙染防治,到21世紀初大力推進主要汙染物總量減排,我國汙染防治力度持續加大,努力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決向汙染宣戰,全麵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解決了一大批關係民生的突出環境問題,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厚植了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綠色底色和質量成色。當前,我國生態環境從量變到質變的拐點還沒有到來,生態環境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必須牢記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始終堅持理論創新,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從毛澤東同誌要求保護生態環境、提高資源使用效益,到鄧小平同誌強調走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道路,從江澤民同誌提出在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到胡錦濤同誌要求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我們黨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認識和理念不斷深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提出一係列原創性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舉措,深刻回答了為什麼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麼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係統形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我們黨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高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科學指南,是經過實踐檢驗、富有實踐偉力的強大思想武器。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在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上下功夫,自覺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全麵把握、深刻領會並在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中發揚光大。

  始終堅持中國道路,做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矢誌建設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許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國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注重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我國14億多人口要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如果延續過去發達國家高耗能、高排放的老路,資源環境壓力不可承受,必須轉到綠色低碳的發展軌道上來,這是我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必須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更加自覺地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始終堅持胸懷天下,做全球生態環境治理的積極推動者。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共同夢想,麵對生態環境挑戰,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目前,我國已批準實施30多項與生態環境有關的多邊公約或議定書,在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全球生態環境挑戰中的引領作用日益凸顯,在全球環境治理體係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必須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多邊主義,深度參與全球生態環境治理,切實履行國際環境公約義務,大力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作出中國貢獻。

  始終堅持開拓創新,做深化生態文明體製改革的擔當實幹者。從32字環境保護工作方針、八項環境管理製度,到生態環境指標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約束性指標,再到建立生態文明製度體係;從1979年環境保護法頒布試行,到基本形成覆蓋大氣、水、海洋、土壤、自然生態、核安全等主要環境要素的法律法規體係;從1984年在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設立環境保護局,到2018年組建生態環境部,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製度體係和體製機製不斷完善,為保護生態環境提供了最嚴格製度和最嚴密法治保障。必須堅持深化生態文明體製改革,持續完善生態環境法律法規體係,健全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的生態文明製度體係,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三、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黨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十九屆六中全會對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提出明確要求,強調全黨要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執著奮力實現既定目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2年經濟工作總體要求、政策取向和重點任務作出明確部署,對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提出具體要求。必須堅持穩中求進,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全麵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堅持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寬廣度,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繼續打好重汙染天氣消除攻堅戰、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農業農村汙染治理攻堅戰等八個標誌性戰役,集中攻克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推動汙染防治在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關鍵指標上實現新突破。

  大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自覺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準確把握環境經濟總體形勢,更加主動創新生態環保參與宏觀經濟治理的方式、手段和途徑,推動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係,促進形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部署,建設完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有序擴大覆蓋範圍,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聚焦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實施,打造綠色發展高地。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加強“三線一單”成果在政策製定、環境準入、園區管理、執法監督等方麵的應用。

  不斷加強生態保護修複監管。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係統治理,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完善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係,構築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加強自然保護地和生態保護紅線監管,依法加大生態破壞問題監督和查處力度,持續推進“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專項行動。COP15第二階段會議將於2022年在我國舉行。要充分發揮東道國和主席國優勢,全力做好會議籌辦工作,推動製定兼具雄心和務實的“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

  嚴密防控生態環境風險。牢固樹立底線思維,緊盯“一廢一庫一品”(危險廢物、尾礦庫、化學品)等高風險領域,建立健全重點風險源評估預警和應急處置體係。我國現有核電機組71台,其中運行機組53台,在建機組18台。實行最嚴格的安全標準和最嚴格的監管,持續強化在建和運行核電廠、研究堆、核技術利用等安全監管,加強核安全監管能力建設,確保核與輻射安全萬無一失。精準有效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相關環保工作,切實做到醫療機構設施環境監管和服務100%全覆蓋,醫療廢物、醫療汙水及時有效收集轉運和處理處置100%全落實。

  全麵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適用規則,依法對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嚴懲重罰。健全生態環境經濟政策,完善生態環境資金投入機製,綜合運用金融、稅收、價格等政策,引導和鼓勵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領域。全麵推行排汙許可“一證式”管理,建立基於排汙許可證的排汙單位監管執法體係和自行監測監管機製。完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製度,健全中央和省級兩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體製,深化例行督察,強化專項督察。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賡續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注重選拔敢於負責、勇於擔當、善於作為、實績突出的幹部,持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鐵軍建設。

【關閉】 【打印】 責任編輯:
  生態環境部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