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西北風采 > 青海省工作動態

青海省工作動態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奮力打造生態文明高地】一河清流滋養兩座城

來源:西海都市報 時間:2022-07-28

  從高空俯瞰,一個個形態各異的濕地公園宛如明珠鑲嵌在湟水兩岸。從湟水流經的西寧到海東,分別擁有北川河、海湖、寧湖、平安心、柳灣、三河六岸、史納、麻荒灘等數十個濕地公園。這些濕地公園為這兩個城市帶來人氣和濕潤氣候,市民樂享其中。

  湟水河濕地公園景色宜人。攝影:祁曉軍

  寧湖濕地一年釋放氧氣906噸

  在西寧東出口的湟水兩岸,一塊占地麵積85.5公頃的濕地引人注目,這便是被譽為西寧生態氧吧的。寧湖濕地公園是西寧率先建成的人工濕地公園。據測算,寧湖濕地每年大約可吸收二氧化碳11244噸、釋放氧氣906噸,可謂名副其實的大氧吧。

  盛夏,東方欲曉,西寧寧湖濕地公園從晨曦中醒來,蘆葦叢裏傳來水鳥婉轉的啁啾。沿著公園綠道漫步,一路變換風景,前夜的雨水,讓這裏的空氣浸潤著青草香和花香,格外清新濕潤。

  “寧湖濕地緊挨湟水,濕地種植的蘆葦、香蒲等植物根係發達,除了有環保和觀賞價值,還為水鳥提供了安靜的棲息環境。”西寧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湟水生態環境的改善,使得水鳥在寧湖濕地築巢繁殖漸成群體趨勢。青海國家公園觀鳥協會會長王艦艇說,湟水生態環境得到改善,現在河裏的魚兒多了,水鳥的食物也多了。其中,不少水鳥在湟水河畔築巢繁殖。據統計,目前在寧湖濕地一帶共觀察到40多種鳥類。

  許多水鳥願意到寧湖濕地棲息,這與寧湖濕地良好的水質有很大關係。寧湖濕地是湟水治汙工程亮點之一,這片人工濕地不僅是市民納涼、休閑的好去處,更重要的是發揮了涵養水源、淨化水質的生態功能。寧湖濕地的用水通過管道從汙水處理廠出水口引出後,先進入潛流濕地利用和淨化,後又通過表流濕地彙入湟水。自然潛流的水從地下滲出後,經過地麵植物吸收,達到淨化水質的效果。

  平安心濕地公園。海東河湟新區管委會提供

  北川河濕地公園有塊神奇的“海綿”

  北川河濕地公園是西寧市麵積最大的濕地公園,總麵積約173.5公頃,其中水景和綠景占全園麵積的70%以上,湖光水色和綠意盎然相互映襯,成為西寧新的打卡地。

  漫步北川河濕地公園,細心的市民會留意到,偌大的公園竟然沒有一口排水井。沒有排水井,雨汙水是否流入北川河?顯然不是。

  在北川河濕地公園,有塊巨大的“海綿”。這塊“海綿”具有滲透雨汙水的功能,既可以避免洪澇危害,又有效收集雨水。通過這塊巨大的“海綿”,使得北川河年徑流汙染物削減70%以上。

  西寧北川河濕地公園管理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在生態河岸景觀設計中,充分考慮生態修複和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將雨汙水排水滲透係統終端與整個片區雨汙水排水體係形成一體,實現“水綜合管理”,發揮自然人文循環效應,有效過濾城市地麵的汙染物。

  北川河是湟水一級支流,泥沙含量達1.4千克/立方米。為阻止泥沙流入湟水,在治理北川河河道時,在公園上遊修建了一座麵積25公頃的沉沙池。這座沉沙池將上遊的泥沙等沉澱下來,起到改善水質的作用。

  順河而下,通過河水打造的6道景觀水壩一一出現在眼前,這6道景觀水壩具有泄洪排沙、增加抵禦洪水的能力。北川河濕地公園生態河道建設中,充分考慮了水質改善和自然河岸恢複的思路,通過景觀水壩適當變化原有的水力坡降,形成生態河道與濕地湖泊相結合的連續生態水麵,便於水生植物的生長和河流流速降低後降解汙染物。

  兩個濕地公園盤活一座新城

  西寧毗鄰的海東河湟新區,有依湟水而建的柳灣水係濕地公園和平安心濕地公園,它們不僅提升了河湟新區的顏值,也引得投資商紛紛而來。

  柳灣水係濕地公園坐落在河湟新區中心位置。與其他公園不同的是,柳灣水係濕地公園做足“水”文章,通過提灌、沉沙的形式,將湟水引入河湟新區中間地帶。從西往東,綿延3.2公裏長的人造河兩岸種了蘆葦、金葉梅等花草樹木,使河湟新區展現出濃濃的江南水鄉美景。

  沿著一條小道進入柳灣水係濕地公園,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幅秀美的風景畫。小溪兩岸鮮花盛放,楊柳成蔭,蘆葦隨風搖曳,成群的野鴨嬉戲,恍若走進南國。一旁的工作人員說,去年攝影愛好者在柳灣水係濕地公園拍攝到了白鷺。

  繼續往東行駛,映入眼簾的是平安心濕地公園。平安心濕地公園分南岸和北岸兩大塊,大大小小的濕地被小溪連接起來,遠看像一顆顆滾落在大地上的璀璨明珠。小溪上建了木橋,勾勒出小橋流水的美景。公園裏還設有綠道、棧道、廊橋等,為當地居民提供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這兩座濕地公園的建設,不但增加了河湟新區綠地體係中濕地類型的內容,豐富了新區生態文化的內涵,而且濕地公園獨特的生態景觀和自然感受也將提升海東作為河湟文化高原生態旅遊城市的環境品質,促進了生態良好、宜居城市的建設。

  一群白鷺在湟水河畔覓食。攝影:龍家良

  “環保鳥”白鷺打卡民和濕地公園

  昔日的湟水河畔民和“矽鐵走廊”,如今悄然崛起兩個濕地公園。湟水北岸的是史納濕地公園,南岸的是麻荒灘濕地公園,它們在湟水懷抱形成了“小島”。

  史納濕地公園,曾是民和鎂廠廠區。民和鎂廠改造過程中,拆除了原廠區內廢舊廠房,回填覆土平整,拆除過程中,保留了鎂廠一些標誌性建築,一處高幾十米的上料塔,一截火車頭,三條鐵軌,這些保留下來的建築、物件,成了史納濕地公園的一大亮點。

  民和縣林業和草原局園林中心主任柳智勇說,史納濕地公園實施的是一期生態修複項目,采用生態綠化等措施,營造自然的濕地環境。二期項目計劃開展場地記憶的營造,通過目前保留的老廠房、火車頭、料塔、火車軌道等廠區舊元素,打造工業遺址主題濕地公園。如今,史納濕地公園是居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

  史納濕地公園對岸是麻荒灘濕地公園。麻荒灘,曾給許多民和人留下了美好的記憶,以前這裏有魚塘、涼亭、廊道、花草、樹林,成了民和縣城居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後來,由於管理不善、保護不到位等,麻荒灘垃圾成堆、臭氣熏天、荒草叢生,人們不願提及,而如今這裏也悄然發生變化。

  麻荒灘濕地公園雛形初現,吸引周邊居民慕名而來。人們穿梭其中,風景各不相同。

  柳智勇說,如今的麻荒灘一改昔日荒涼,經過4年時間,已打造成生態宜居的濕地公園,不僅為麻荒灘增添了綠意,也為當地老百姓休閑納涼增添了好去處,使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生態環境的變化。

  綠樹多了、水質改善了,以前鮮見的白鷺也常在湟水河沿岸現身,青海“東大門”的綠色底蘊更加厚實,一河清水向東流。

  白鷺是一種美麗的水鳥,特別講究居住環境,被稱為大氣和水質狀況的檢測鳥,享有“環保鳥”的美譽。白鷺的出現,可作為地區環境監測的一項動態指標。

  溫馨提示

  寧湖濕地公園:有蘆葦叢、池塘睡蓮等景物,夜晚觀景別有情趣,遊客可乘坐28路、105路、301路公交車前往。

  北川河濕地公園:有六大湖、28組雕塑等景觀,遊客可乘坐6路、304路直達景區。

  海湖濕地公園:動植物分布較為豐富,野生鳥類有綠頭鴨、白骨頂、灰雁、赤麻鴨等;水生植物有蘆葦、香蒲、眼子菜、睡蓮、浮萍等,遊客可乘坐9路、63路公交車前往。(趙俊傑)

【關閉】 【打印】 責任編輯:
  生態環境部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