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環境要聞
環境要聞
從應急整治到協同推進,科技賦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2023.11.28 信息來源:中國環境APP 字號:[大] [中] [小] [打印]

2022年,黃河幹流首次全線達到Ⅱ類優良水質,成為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果的顯著標誌。今年,生態環境部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黃河流域局)持續發揮綜合監測、問題診斷、統籌保障的技術優勢,堅守黃河幹流全線水質Ⅱ類攻堅成果。

近年來,黃河流域局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深入落實生態環境部黨組決策部署,不斷提升科技對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支撐能力,堅持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圍繞中心履職盡責,流域生態環境科技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助力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

科技幫扶,妥善處理突發汙水溢流

“今年以來,我們抓住城市水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緊盯不放,組織技術骨幹對部分城市重點問題進行係統分析診斷、抓對藥方,實施精準靶向治療。”黃河流域局分黨組書記、局長範治暉告訴記者。

617日,正值暴雨傾盆,黃河流域局在對陝西省開展監督幫扶時發現龍門工業區突發汙水溢流,在黃河小北幹流韓城段形成黑色汙染帶。發現問題後,立即向韓城反饋,並在其邀請下及時給予技術幫扶。

“我們當天夜裏趕到現場,當時所有人都緊繃著一根弦,一是下雨過後將無法溯源,二是龍門鎮下遊小北幹流是黃河重要濕地河段,需防止工業廢水混入,確保氰化物、揮發酚等有毒有害物質濃度不超標,必須在雨停止前找到解決汙染問題的答案。”接到通知後,黃河流域局立即抽調技術骨幹進駐韓城開展工作,黃河流域局科研所總工程師韓柯堯就是其中一員。

在水體汙染複合性特征非常明顯,多種汙染共存並聯、同時發生、多種汙染效應表現出協同或拮抗作用情況下,黃河流域局果斷采用——水體複合汙染過程快速溯源分析技術。根據突發水汙染事件特性,在明確水體複合汙染類型基礎上,同時開展水體複合汙染物監測和複合汙染主要途徑調查,初步分析水體汙染成因,為後續控製提供依據。

經過緊鑼密鼓地實地查勘、周密排查和係統分析,黃河流域局技術人員終於準確識別了突發汙水溢流的緣由、位置、數量,判定龍門鎮水體複合汙染類型為水體懸浮膠體顆粒複合汙染和水體有機有毒化學品複合汙染,用最短時間協助韓城製定了“3措施+2機製”,即從源頭、過程和末端三方麵的措施,建立問題檢查發現、快速應急響應兩個機製。隨後,又指導提出了雨汙分流管網改造、初期雨水收集沉澱、城鎮及管網淤積煤塵清理、無組織排放專項整治、修建攔截壩及調蓄池等1024項工作任務。

用最短時間、最小工程量階段性解決龍門工業區域內約50%的雨汙混流問題,經隨後兩場較大降雨過程檢驗,沒有再出現汙水溢流。參與現場處理突發汙水溢流的韓城相關人員和黃河流域局技術人員終於能睡個安穩覺了。

鑒於當時所采取的仍屬於應急整治階段措施,黃河流域局科研所幫助韓城市編製了“三水”統籌係統治理方案。從應急措施到長遠謀劃,在雨汙分流、汙水處理效能等方麵持續發力。

科技賦能,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技術支撐

韓城突發汙水溢流的有效應急處置,是黃河流域局科技助力生態環境治理的一個縮影。黃河流域局深化科技幫扶,整合科技資源,聚焦行業企業治汙需求和地方管理需要,充分發揮流域統籌優勢和技術優勢,牢牢盯緊重點區域的突出問題,進一步推動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努力攻克青海西寧市生活汙水收集處理問題

在青海省西寧市,麵對生活汙水收集處理問題,黃河流域局派技術骨幹參加青海省生態環境廳組織的專家谘詢,幫助地方算清取水量、用水量、排水量“三筆水賬”,按照“供、用、耗、排”四個因素還原汙水管網在雨、旱不同條件下的真實清汙混流情況,並提出著眼當前應急處置與長遠根治相結合的整治方案,同時黃河流域局主要負責同誌帶隊開展“回頭看”。目前,湟水河水質穩定在Ⅲ類且主要汙染因子濃度顯著下降。

——守牢黃河幹流全線水質Ⅱ類攻堅成果

針對花園口斷麵部分時段出現的水質波動情況,結合“小浪底—花園口”區間彙水範圍社會經濟特點和西霞院水庫下泄、支流入彙等水動力因素,分析小浪底水庫調水調沙、幹支流水質水量響應關係等,黃河流域局製定了分段加密監測鎖定問題河段和問題區域、獨立調查分析水質變化原因、水質水量聯合分析查明汙染來源、雨天突擊檢查挖掘汙染症結、技術保障提供解決方案、聯合會商壓實地方責任、督促地方迅速采取措施等一攬子技術方案,積極推動解決,挽回了花園口斷麵部分時段水質波動對全年水質類別評價的影響。

——持續推動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

眼下正值越冬候鳥遷徙季節,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正在進行鳥類遷徙數據監測。得益於黃河三角洲生態不斷向好,這片濕地更加生機盎然。

黃河三角洲是我國主要江河三角洲中最具重大保護價值的生態區域,在世界河口濕地生態係統中也極具代表性。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全局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來,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治理雖取得積極成效,但受到流域水沙資源變化、區域經濟開發、人類幹擾等各種因素的疊加影響,依然麵臨著諸多問題與挑戰。

“多年來,黃河流域局一直關注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工作,” 範治暉告訴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黃河三角洲要做好保護工作,促進河流生態係統健康,提高生物多樣性。自2003年以來,黃河流域局陸續在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需水、水量調度效果評估、水生態監測及評估體係建設等方麵開展了大量基礎理論、應用技術研究等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為黃河三角洲生態係統保護與修複提供了良好技術支撐。今年,我們在前期工作基礎上,更是著眼於流域生態保護的係統性、統籌性,進一步加強對黃河三角洲生態係統麵臨的主要威脅與挑戰的深入研究,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建議及科研方向,持續推動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重大科研工作。”

協同推進,構建生態環境科技支撐體係

在處置突發生態環境事件中科技手段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有效應用,在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監管重大工作、重點任務中持續的技術供給,都得益於黃河流域局高度重視流域生態環境科技支撐體係建設和科研能力提升。

範治暉表示,黃河流域局將科技工作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在科研方向、製度機製、平台建設、人才保障等方麵多管齊下。一是積極落實生態環境科技工作會議部署,響應生態環境部征集生態環境領域重大科技需求的工作要求,日前組織召開了黃河流域生態環境重大科技需求座談會。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需求出發,聚焦黃河流域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在前期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專題調研工作基礎上,凝練提出重大科技需求研究方向,向流域九省(區)生態環境廳及相關企業征求意見,從流域尺度進一步提高黃河流域生態環境重大科技需求的精準性、科學性。二是充分發揮流域統籌優勢,搭建黃河流域生態環境“集中攻關、協同創新”的科技交流合作平台,建立黃河流域科技創新協作長效機製,加強與黃河流域省(區)及有關地市、科研機構、高校、企業等各方力量深度合作,不斷提升全流域科技創新效能、科技服務水平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三是構建監測、科研、人才和綜合保障四位一體的保障支撐體係,加強首席專家、學科帶頭人的選拔運用和導師製建設,建立健全人才引進機製,不斷強化自身生態環境監督管理支撐能力。四是結合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監管與保護實際,黃河流域局正在謀劃製定“黃河流域局科技工作中長期發展綱要”,切實發揮科技創新在打好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和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支撐引領作用。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發,勇進者勝。黃河流域局堅持團結協作、務實擔當、守正創新,持續拓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科學研究的深度和廣度,讓科技創新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力引擎,不斷以高水平的科技支撐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生態
環境部
返回
頂部